新闻中心
News
分类>>健身10年总结出5个让我追悔莫及的错误每一个都是坑
健身10年总结出5个让我追悔莫及的错误每一个都是坑我们健身爱好者在训练成长中,都走过各种各样的弯路,其中包括我本人也是一样的,我健身已经有10年了,今天,我打算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些年来我总结出的:最让我悔恨的5条弯路!
我们习惯将痛苦与收益划上等号,毕竟,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的。但是,当这个想法被运用在重物训练上时,结果往往是灾难性的。
一个非常简单的物理规律:如果要让物体的重量增长,则应该往该物体里头增加能量,填入新的东西。同理,肌肉增长是你在休息+进食的时候才发生的!健身房的训练,实际上是一个消极因素,是在消耗你的能量。如果你消耗量长期都大于摄入量,体围掉下来是必定的。
具体每周应该训练几次,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套路。但基本的原则是:不应该在你的肌肉依然酸痛时再次对它进行训练。
至于训练时长,大部分人没必要将激烈训练持续60分钟以上,这不光显著提高了肌肉分解代谢水平,而且意味着低劣的训练质量(认真练,细节都做到位,你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)。
“天赋不够,努力来凑”这类观念在互联网健身圈中很流行,但问题在于:有时候,恰恰是那些天赋型选手才有条件做出更多的努力,并且持续获得进步。而在你天赋不足时,一味地变本加厉折磨自己,最终只能走向毁灭。
我并不是说天赋不足的人终于找到一个借口可以偷懒了。恰恰相反,你应该这么想:越是天赋不足,就应该越有耐心,宁可走慢一点,晚点达到目标,也不要因为没有克制,最终丧失了继续向前的能力。
增肌新手总是喜欢将身体当成计算器来工作,认为热量+++得越多就越能长肌肉,但是一部精密而复杂的仪器,不允许你短期内暴增肌肉量,它需要长期的、连续的适应。
相比于增长肌肉,身体绝对更倾向于增长脂肪。毕竟肌肉的存在需要更多的能源成本来维持,身体始终会将它视为一种生存威胁。而脂肪却可以作为的能源储备,帮助你面临饥荒。
在饮食方面,基本原则与训练很相似:我们应该想着用最小的代价来获得进步,持续留给自己“迈出下一步”的空间。
假设你从新手初期开始,就每天吃5000卡路里以上,那到了后期怎么办?逐渐增长到每天7000-8000卡路里?这显然不切实际,即便你是个大胃王有能力吃下这么多食物,也不要这么做。
从“少而精”的结构开始你的饮食计划:比如一天3顿正餐,每餐1碗米饭+1片鸡胸+适量的脂肪和蔬菜。
让饮食水平和训练水平同步发展,是非常重要的概念,这不光可以帮助你节约不必要的食物开销,而且确保身体始终处于恰当的“营养同化效率”你吃进的每一点食物都能恰到好处的被利用,而不是存储成脂肪甚至排出。
延迟酸痛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你的肌纤维被正确地破坏,正处于恢复当中。但它不能与肌肉增长划上等号。
去看看那些力量举运动员,他们从来不会追求训练后的延迟酸痛,甚至在某些训练周期中完全体会不到延迟酸痛,但他们统一都发展出了可观的肌肉块头,有时甚至超过健美运动员。
一旦做到这两点,你就会给身体持续发送正确的信号。身体为了适应特定的动作模式,会在不断增长力量的同时显著增长肌肉量。这个概念对增肌新手来说尤其重要。
现在的问题在于许多新手想要尝试的动作太多,想要体验的训练模式太多,最终导致他们从未花足够时间在特定的动作中渐进负荷——“多变性”导致你的身体完全不知道你想要着重发展什么素质,所以力量和肌肉都没有理由增长(充其量只有一定的减脂效果)。
假设你练2周的平板卧推,然后换成2周的负重俯卧撑,然后换成2周的龙门夹胸,再换成2周的坐姿推胸......那么你就可以让延迟酸痛持续发生。身体在经历新动作练习之后总是会伴有显著的酸痛(因为它还不太适应你的新动作)。
如果你将一个动作持续训练3周以上,那么身体适应了新动作,延迟酸痛反应一定会明显下降。许多人认为这就是更换动作的时机,大错特错——这是肌肉完成了初期适应,开始真正增长的时期。你应该坚持训练相同的动作,直到6-8周以上。
使用一个新动作,在训练周期的开端,延迟酸痛很明显。而在训练周期结束时不怎么明显。这是正常情况,也是任何正统训练计划的必经之路。
所以,延迟酸痛始终是训练造成的副产品,有时具备参考价值,有时不具备。你万万不可将其作为主要目标来追求。
新手不去训练大重量的杠铃基本动作,而是把大量精力投入到那些单关节的孤立动作,并美其名曰“修饰细节”——这是最大的悲哀。
因为你的整体肌肉量不足,修饰细节就好似建造空中楼阁。无法让局部肌肉不成比例地发达起来,而等比例的整体发展无法脱离大重量基本动作。
更有甚者,他们不做基本动作的理由是:“我练练肌肉线条就好了,不想练那么大块......”他们不知道“线条”的基础依然是整体肌肉量。
与其从新手开始就“精修细节”,不如这么理解:把那些最常见的杠铃基本动作做好了,细节自然就来了。最终如果发现某些局部区域比较薄弱,再去添加针对性的孤立动作——这才是发展体格的正确顺序。
永远根据自己的天赋特点和实际需求来添加新动作,可以帮助你节约不少时间体能,并且有助于提高训练后的恢复质量。这个概念放在任何水平的训练者身上都超管用半岛官方app。
想要让肌肉极限充血其实很容易,选择一个轻重量做高次数20-30次,配合无停顿的动作节奏,你的肌肉就会胀到不行。但这最终真的会带来肌肉增长吗?
所以,高次数理应是中级水平健身爱好者才考虑的事情——当你已经有一定的经验作为铺垫时,才会知道如何更恰当地运用高次数。
作为新手的一大错误,就是贪恋高次数训练(也许是因为高次数充血效果好,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好像大了一圈)。
高次数训练能在初期帮助你增长一些肌肉量,那是因为初学者的进步门槛低。但到了后期往往会陷入无尽的停滞——基础力量不足,无法支撑起足够大的肌肉量。
这也是许多新手的盲点——在训练中青睐高次数,青睐肌肉的充血和膨胀感,可一旦训练结束后充血褪去,人立马被打回原形。
尽管他们的肌肉量已经长期没有增长,但依然痴迷于在健身房充血后瞬间变大的自己...直到有一天彻底厌倦了这种虚假的表象,开始钻研真正的基础力量计划。
这里建议,初级训练者在主要的基本动作中,统一采用较低的次数5-8次(深蹲、卧推、硬拉、推举)。在次要动作中,采用中等次数8-12次。
这是比较万无一失的打基础方案。训练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渐进负荷(你可以暂时理解为举起越来越大的重量),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充血和膨胀。
不可否认,总有少量的“天生高次数反映者”,他们并不需要走常规路线,只需简单无脑地大量训练高次数就发展出了可观的肌肉量......但这始终是例外。